在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,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(以下简称“常州机电”)信息工程学院2020级学生杨天佑与张语彦向评委展示了团队课题“工业互联 网关当先——工业智能网关领跑者”。历经9轮考验,他们从全国超过340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,获得这一领域金奖。
“我们开发的工业智能网关,通过收集、分析数控机床的数据,实现智能预测,诊断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,及早排除隐患。从而优化生产,实现成本控制。”带队教师、常州机电信息工程学院第一党支部书记楼竞说。这个项目他们已经钻研了几年,并实现了科教融汇落地。目前,他们研发的工业智能网关已经在全国2000多家中小企业应用,远至新疆、西藏、东北。超过2万个智能网关正在为企业日夜服务。作为技术设备支持与学生实践基地,学院相继孵化了两家年营收额达千万元的企业——江苏大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乐备工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,为科教融汇、产教融合提供了有益的经验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,“推进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”。在常州机电科研处的指导下,信息工程学院从2002年就开始有意识地将科研教学和产业实践融合。从产教到科教,从服务到引领,学院始终聚焦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及传统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,配套优化育人模式。从“等待”企业到主动对接企业,再到给出人才选择“菜单”、提供“技术超市”……2021年至今,学院积极参加智改数转,服务长三角300多家企业,在为学生创业就业谋求机遇的同时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。
当下,依托产业学院集成的300多家企业、200家科研院所站点(多方协同)和“双师”师资,常州机电信息工程学院正在构筑全新的“科教融汇”三段式“双创”育人模式,围绕先进制造业,在技术成果研发、转化教学案例、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和“双创”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独到特色。第一阶段“课程+讲座”,校企共建资源平台,以校内教师授课、企业导师讲座的形式,联合培育,帮助学生打牢专业基础;第二阶段“项目+实战”,师生共研技术项目池,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深度参与教师的纵横向课题,强化专业技术能力;第三阶段“竞赛+双创”,师生共创创业实体,学生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、“双创”项目、企业顶岗实习等,提高“双创”综合技能。配合“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”主题,学院还持续引导专业工作室开展各类竞赛活动。如编程算法竞赛,220余名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分析、建模,设计算法,并在计算机上编程编译。
随着创新育人模式的深入,常州机电信息工程学院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为契机,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,交出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。近年来,学院有20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、省优秀班干部和优秀三好学生等荣誉;师生授权发明专利48项,孵化“双创”项目300余项,完成科技成果转化46项;学生获得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、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、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、“领航杯”江苏省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应用能力竞赛一等奖等奖项20余项;先后获评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、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产教融合优秀典型案例、中国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平台现代产业学院典型案例,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、二等奖;学校入选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实训基地(培育)、中央电化教育馆信息化支撑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项目校、常州工业信息安全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单位……
未来,常州机电科研处将持续为师资团队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,以“双高建设”高水平科技创新为目标,持续集聚人才与科技资源,不断提升学校在创新育人模式中的示范、引领和辐射作用;在科教融汇中,聚焦人工智能深度置信网络的开发与实际运用,争取实现更快、更准、更智能的针对性预测,与更多的企业形成长期战略性合作机制;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道路上,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,培养造就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主力军,推动赛事成果转化,促进“互联网+”新业态形成,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,以创新引领创业、创业带动就业,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。
(杨保华 蔡福海 薛军 王芳)
原文链接:http://paper.jyb.cn/zgjyb/html/2023-03/07/content_620805.htm?div=-1